1948年,美的望遠鏡峻工,其5.08米的口徑足夠觀察剖析漫長星體的間距和視向速率。 1931年,法國光學家哈里斯做成哈里斯式望遠鏡,1941年原蘇聯(lián)天文學家馬可蘇托夫做成馬可蘇托夫-卡塞格林式折回鏡,豐富多彩了望遠鏡的類型。
天文望遠鏡發(fā)展趨勢大型化:建造現(xiàn)代大型天文望遠鏡的目的是提高集光能力和分辨能力,以觀測更暗天體和分辨細節(jié)。提高集光能力就要增大物鏡的口徑。無論是光學望遠鏡還是射電望遠鏡,都在朝著大型化的趨勢發(fā)展。許多在研或者預研究的大型天文望遠鏡正在各個國家開展。
天文望遠鏡的機構之:赤道儀:赤道儀是一種可以跟蹤星星,長時間觀測星星的裝置。赤道儀分成赤經(jīng)軸和赤緯軸,其中重要的是赤經(jīng)軸。在使用上,必須先將赤經(jīng)軸軸心對準天球北極點,當找到星星之后,開啟追蹤馬達,鎖住離合器,即可追蹤星星。為了方便赤經(jīng)軸對準北極星,在赤經(jīng)軸中心裝置了一支小望遠鏡,叫做極軸望遠鏡。在赤經(jīng)和赤緯軸上,有大和小微調,它們的功用是在于找輔助找星星之用。
人們在無線電波段,中微子,引力波,宇宙射線等層面均有望遠鏡。望遠鏡始于眼鏡。人們在約700年前剛開始應用眼鏡。公年1300年前后左右,意大利人逐漸用凸透鏡成像制做老花眼鏡。公年1450年上下,眼睛近視眼鏡也出現(xiàn)了。
天文望遠鏡的結構之尋星鏡:天文望遠鏡主鏡筒通常都以數(shù)十倍以上的倍率觀測星體。在找星星時,如果使用數(shù)十倍來找,因為視野小,要用主鏡筒將星星找出來,可沒那么簡單,因此就使用一支只有放大數(shù)倍的小望遠鏡,利用它具有較大視野的功能,先將要觀測的星星位置找出來,如此就可以在主鏡筒,以中低倍率直接觀測到該星星。